Pages

Taiwan Historian Network

Thursday, July 29, 2010

07-29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讀後感

More about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上下冊)
「第一本使用蔣日記原本的傳記」可以說是這本書最大的賣點。然而陶涵坐失良機,並未能夠開闊更深、廣的視野。陶涵在這本傳記中使用的 材料,大多來自美國與國民黨,這些材料並未與中國、臺灣相關的研究成果結合,僅對一些西方流傳較久的傳記作反駁,汪榮祖也指出,他對於近年的幾本新蔣傳也 沒有採用,甚至對中文、中國近代史的認識稍嫌不足。研究者本身的限制,這是陶涵這本著作的主要問題。

除了與學界脫節以外,陶涵也未對於蔣介石的思想與行為模式提出太多有價值的洞見,甚至系統性的見解。相較於1995年李敖、汪榮祖合寫的《蔣介石評傳》, 陶涵對於蔣的描寫當然是更為全面了,可深入程度卻不如李、汪之傳。深度與系統性的不足,使得這本蔣傳看來不過是一本將蔣與他所經歷的事件綴合而成的著作。 與其說是出自歷史學家之手,不如說是出自新聞記者之手。書中蔣形象的塑造是過於浮泛的,除了汪榮祖批評的「現代新儒家」外,又將蔣視為具有先見之明的領 袖,在書中一一舉出世局最後的發展與蔣在某年所下的斷語相同。然而多少蔣的預測沒有成功呢?而世局發展演變之因,是否如蔣所言呢?這些都沒有深入討論。


儘管有以上的缺點,但作為一本較為跳脫兩岸意識形態、體系完備的蔣傳,陶涵這本書仍不失為認識蔣介石的一個好起點,呂芳上的導讀中論之已詳,不再贅述。

但書中所呈現的蔣不外乎是一介武夫。他時時刻刻在打仗,考慮怎麼樣鞏固自己的地位,考慮怎麼樣跟美國取得更多的支持。這樣對蔣的描寫並不夠全面。蔣怎麼樣 去推動中國、臺灣的經濟、社會發展,書中是少有討論的。包括所謂黃金十年中蔣的態度與決策,以及蔣如何面對戰後的復員問題,以及在臺灣的經濟建設。

對於蔣介石撤退至台以後的發展,陶涵給了約四分之一的篇幅。然而在他的筆下,這時的蔣彷彿只從事兩件事:內部鬥爭以鞏固蔣經國地位,外部力圖爭取美國支持。而蔣如何影響臺灣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與台灣的發展有何關係,這點幾乎完全沒有論及。


大體來說,陶涵蔣傳寫得中規中矩,並沒有太多的突破,相較於個人之前讀過的兩本蔣的相關著作:李敖、汪榮祖的《蔣介石評傳》以及楊天石的《尋找真實的蔣介 石》而言,這本書並不像前兩本書給予我深刻的印象。如果說一本傳記要能夠使人對於傳主有深刻的、鮮明的印象,這本傳記仍有加強的空間。從學術的角度而言, 無論是呂芳上委婉的導讀,或汪榮祖找碴般的評論,都已經指出這本書的侷限。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也許僅在十年之內,便能有新的作品突破,取而代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EasyReadMore##